查看原文
其他

【湾区大视野⑮】港珠澳大桥后日通车,深度解读湾区枢纽与城市群发展

澳門日報 2021-08-03

举世瞩目的港珠澳大桥通车在即,全长55公里、历时9年建成、被誉为“新世界七大奇迹”的跨海大桥,将进一步打通珠三角东西两岸的交通连接,对粤港澳大湾区未来发展产生深远影响。今期湾区大视野访问广东省政协常委、广东省粤港澳合作促进会副会长杨道匡,分享他就大桥通车对未来湾区城市群发展的思考与解读。



形成一小时生活圈


杨道匡建议建设“一河两岸”提升澳门承载力

港珠澳大桥是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,创造了多项领先国际的“奇迹”,于杨道匡看来,它不但创造了多个“世界之最”,亦开辟了多种创新。一是创新粤港澳合作模式,从筹建大桥粤港澳成立“三地委”,采取三地共同出资、分段建设,再到设立港珠澳大桥管理局及合营大桥穿梭巴士公司等,为粤港澳合作开辟新途径。二是创新人员通关模式,即大桥口岸实施“合作查验、一次放行”,免去过往两次示证两次排队的繁琐。

随着大桥带来的便捷和粤港澳大湾区的融合发展,港珠澳正式形成一小时生活圈,杨道匡预料将会有更多港澳居民选择异地居住、本地工作的生活模式,在此情况下衍生的湾区养老及医疗问题,值得三地关注。


区域合作民生先行


桥岛隧结合的港珠澳大桥

他有感,大桥既是一项交通工程,又是一个公共事业。面对大湾区城市群合作发展趋势,应打破地域界限,三地可将在大桥上创新的合作模式延伸到供水、电,垃圾处理,以及跨区养老医疗服务等公共事业领域。譬如将香港高水平的医学结合内地的人资优势,再由澳门政府成立投资基金,共同建立医疗机构、安老院,各自发挥优势,服务跨区养老的港澳居民及珠三角地区居民。

“以往区域合作,往往都是经贸先行,这需要转变观念”,杨道匡如是说。他强调,当前湾区城市群合作,最重要是提升居民生活质量、人员质素,以及文化、科技、教育、医疗等一系列变化,“这才是国家期望,我们要做一流湾区,不仅在经济方面,而是要整个综合性的提升”。


突破金融支付掣肘


大桥纳入G94形成珠三角闭环

大桥通车对大湾区未来发展的影响,一直是坊间关注的热点。杨道匡指出,便捷的交通将促进湾区城市的人员往来更频密,有人流就会有消费,在推动湾区城市群融合发展过程中需要突破金融服务地域掣肘。一要突破三地不同货币的支付问题,未来可思考将香港八达通、澳门澳门通、广州羊城通合一,变成如“湾区通”、“粤港澳通”,减少现金支付和中间兑换环节,便利城市群居民。另一需突破的是,同一银行在粤港澳的分行有不同规定,居民常会因此遇到资金调动难题,未来应作统一,以完善湾区城市群的营商环境。

大桥通车“旺丁”同样“旺财”,会带来更多商业投资和竞争,杨道匡以本澳举例,当往来港珠两地机场车程缩短至一小时,澳门机场就会面临新的竞争;香港连接珠三角西岸城市的便捷程度大增,投资和经营将会更加方便,这意味着澳门面向珠三角西岸城市的地理优势被削弱,这些均是本地企业需要关注的问题。不过,他认为,三地合作亦要平衡竞争关系,面对未来湾区城市群发展,三地应在现有的条件下,不断创新合作模式、寻求突破,才能让粤港澳大湾区在内地的城市群合作潮流中尽显优势。


澳珠合作开发“一河两岸”景区


杨道匡估计,大桥通车后香港每年料有5,000万人次游客量向西岸输出,庞大消费群将带动“一程多站”旅游新模式。他建议,澳门应透过与珠海合作,共同开发鸭涌河经十字门到横琴富祥湾的一河两岸景区,藉此大幅提升本澳城市承载力。

杨道匡指出,港珠澳大桥直接打通大湾区东西城市群的连接,将香港与澳、珠、中、江等西岸城市纳入“一小时生活圈”,必然带动各种要素的快速流动,对本澳最直接则是带来大批量“一程多站”游客,推动此一旅游新模式在澳门及周边走向繁荣。


澳世遗珠乐园分流


香港迪士尼

港珠澳大桥香港落脚点在大屿山东涌香港国际机场旁边,迪士尼乐园也在邻近,以往游客抵港再转往珠江西岸相当周折,以后选择大桥则极之便利,落机上桥一个钟已抵达西岸城市群。

去年香港机场客运量接近7,300万人次,游客量超过5,800万人次,加上730万香港居民。“将三个数相加除二再打个折,保守估计大桥日后可为珠江西岸每年输送超过5,000万人次旅客量,这是一个很庞大的消费群体。”杨道匡说。

澳门博彩文化凸显

他指出,游客经大桥到西岸有两个选择,一是进入澳门游览世界一流的博彩文化、历史文化城区;二是到珠海横琴长隆海洋度假区、海泉湾,又或是到中山、江门等一些著名景区。短短车程的“一程多站”即可享受多种不同风格的旅游选择,相信有颇强的吸引力。

澳门作为旅游城市,大桥通车首先得益的就是带来庞大消费群,澳门承载力则可以透过与横琴甚至周边城市合作,进行拓展互补放大空间,周边地区也可以通过澳门引入一些南欧风格特色的建筑、酒店、管理、美食及旅游工艺品等,分担本澳部分互补性承载压力,料可拉动本澳接待能力大幅度提高。


建旅游区长远双赢


港珠澳大桥带动“一程多站”旅游

“澳门在粤港澳大湾区中,按照自己定位就能够发挥到独特作用,不单澳门一个城市按照国家定位建设世界旅游休闲中心,且可以和西岸城市合作,将世界旅游休闲中心的定位扩大,使澳门可以突破只有30.8平方公里的地域限制。”杨道匡强调。

杨道匡建议,澳门与横琴之间的一河两岸,是建设世界旅游休闲中心和解决本澳承载力最有效的载体,即从鸭涌河、筷子基、内港,经莲花大桥,一路到横琴富祥湾,这条水道两岸线过去基本没有开发,却具有天赋异禀的“一河两岸”综合旅游区特质。

全球但凡有江河流经的先进城市,“一河两岸”都是极佳休闲观光带,特区政府宜引入港珠澳大桥建设形成的创新合作模式,借助大湾区机遇与珠海合作,将大桥创新理念引入公共事业,以综合旅游为合作切入点,尽快启动上述“一河两岸”旅游区建设。既可纾缓澳门城市承载力问题,又可解决本地旅游产品较为单一的问题,形成长远双赢局面。


大桥穿梭巴廿四小时运作


穿梭巴士初期计划每日班次不少于640班

港珠澳大桥穿梭巴士,是往返大桥东西两端口岸客流运输的最主要承担者,运营商首期已购置120辆名厂大巴,运营大桥港澳和港珠两条线路,每日24小时三班制不停穿梭往返,拟采取流水发班,初期计划每日班次不少于640班,运送能力超过96,000人次。

港珠澳大桥穿梭巴士由粤港澳三地联营,在三地均设有营运公司,经营往来港珠澳大桥三地口岸之间的港珠线、港澳线的跨境客运业务。董事长张广友称,大桥被国家定义为粤港澳大湾区最核心的基础建设,具强大和独特吸引力,开通后料会有较大客流增长,待第二批大巴到货后,运营车辆将增至170辆,每日运送能力将提升到156,000人次。


人工自助在线购票


穿梭巴士自助售票机

张广友表示,大桥穿梭巴士在香港、澳门和珠海三个口岸都设有售票功能,包括充足窗口的人工售票、自助购票以及微信公众号等在线购票,巴士24小时运作,基本无固定班次,流水发班,频密发车,乘客上车即走,而且基本无需预先买票,初期暂定每日最低开出不少于640个班次,现时公司的司乘人手充裕,粤港澳三地司机都有,并已完成安全培训、车辆检测等所有运营准备工作。

大桥首批120辆穿梭巴士,包括20辆双层巴士(80座)和100辆单层大巴(38座),全是低门板舒适型豪华巴士,其中双层巴士车型为猛狮A95,单层大巴型号是斯堪尼亚K250UB,为照顾港澳与内地上落车习惯,全部穿梭巴士均为左右车门设计,此外还备有残障人士无障碍上落车门板和乘车位。


设USB插免费wifi


穿梭巴士每个座配备一个USB充电口

张广友称,大桥穿梭巴士车上所有乘客座位都有三点式安全带,每个座配备一个USB充电口,车上有免费wifi,但由于大巴穿行港珠澳三地信号区,三地基站信号会时常自动切换,导致车上wifi信号效果暂不够稳定,期望投入运营后会得到进一步改善。

张广友强调,大桥穿梭巴士配备非常先进的安全监控系统,车头有电子眼装置,对路面情况、行车线以及跟前车距离都设有参数,另有一套人脸识别系统对着司机面部,透过即时读取司机瞳孔信息,从后台识别司机的专注度、有无分心及疲劳等。车上配有即时通信系统随时联络司机,同时另有一套即时对讲系统覆盖粤港澳三地。车行在桥上、隧道或其他任何地点,后台均可即时联络,无缝对接。此外,每个司机还都配带一个健康手环,即时监察司机的身体健康状况,一旦发现司机有不宜驾车苗头,即可马上更换。


倡设水岸码头疏北区压力


连接香港大屿山至珠三角西岸的港珠澳大桥通车在即,预料未来经大桥来澳的旅客趋增,广东省政协常委、广东省粤港澳合作促进会副会长杨道匡建议,在大桥澳门口岸附近设水岸码头,串连氹仔北安码头、内港码头、港澳码头等现有码头设施,疏导游客,纾缓本澳的交通压力。

杨道匡指出,按目前从香港经港珠澳大桥来澳的游客,落地本澳口岸后,需转折地乘坐公交过桥先进入新城填海A区,再取道东方明珠前往各旅游景点,预料届时坊间所关注的东方明珠瓶颈效应将趋严重。

为此,杨道匡建议在口岸附近设水岸码头,利用水路运输接驳到现有的北安码头、港澳码头或内港码头,一方面纾缓本澳陆路交通压力;另一方面节约游客的时间成本。他补充,借鉴泰国、威尼斯水路客运经验,澳门属环岛城市,尽量利用水上交通最科学。



往期回顾


  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    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